創造成長思維 創新波段人生

董事長 張家宜

淡江大學1950年創校,開始「淡江第一波」質量並重的基礎建設,從英語專科、文理學院,歷經30年後正名,發展為一所尊重專業,倡導自由學風的大學。80年代率先將全面品質管理導入大學治理,進入定位品質的第二波階段。有鑑於全球資訊快速變化,啟動第三波全面升級硬體設施,以提升學術國際化。蘭陽校園招生邁入第四波,轉變高等教育多元視野,實踐英國式全人教育在台灣的可行性。

張創辦人建邦博士以學術無疆界的全球化精神,捐款創立熊貓講座專戶基金,本校以守謙國際會議中心為場域,揭開「淡江第五波」立足世界學術舞台的序幕,107學年度已陸續邀請來自奧地利、日本、加拿大、美國、波蘭、泰國、新加坡等7國11位國際級大師蒞校講學,培養師生藉由聆聽、思考,學習的過程中,累積國際創新能量,達到「立足淡江、放眼世界、掌握資訊、開創未來」。

世界經濟論壇(WEF)2018年的《工作大未來》推測,人類、機器、演算法之間產生工作型態改變,認為2022年有7,500萬個工作將消失,但同時有1.33億新的工作機會應運而生。同學畢業後將面臨職涯革命,無論是零工經濟(Gig Economy)或是網路媒介環境下新的產業生態,面對與學校全然不同的挑戰,要以學校五個波段建設適時調整校務方向作為啟示,因應急速變動的新世代。

蟬聯媒體「企業最愛大學生」私立大學掄元奪魁22載,是68年來一點一滴塑造的淡江品牌,同時也代表26萬校友的市場價值。從企業與社會各界長期肯定,說明淡江的辦學成效,不僅可以經得起各項指標衡量,也能以品質深植人心。未來淡江人在職場的表現,除展現獨特的淡江DNA體質,更要隨時保持挑戰自我的態度,從解決問題的心智過程,以成長型思維,設定自我波段策略,找出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開創嶄新的人生。

   

開展創新價值 締造智慧未來

校長 葛煥昭

淡江大學創立於1950年,貫徹張創辦人建邦博士所提倡的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三化教育政策,歷經「淡江第一波」篳路藍縷的奠基建設,第二、三波定位及提升階段,在歷任校長優異辦學績效下不斷成長,形成結合全面品質文化的淡江特色,第四波加入「全大三出國、全英語、全住宿」三全特色的蘭陽校園後,轉變為擁有淡水、台北、蘭陽與網路多元一體的綜合大學,2017年校慶日由校友捐資興建的守謙國際會議中心啟用,象徵邁向「淡江第五波」校務創新的開始。

 《Cheers》雜誌23年來每年辦理具觀察指標性的「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欣喜淡江大學能22年始終蟬聯企業最愛的私校榜首,更可貴是超越很多國立大學,成為台灣企業選才晉用的首選。顯示學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依據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打造全方位學習計畫,融入大學四年「學生學習加值鏈」的方向正確,所培育的「三環五育」核心能力與「八大基本素養」,已經成功轉化為淡江人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並展現在畢業後的實際表現,逐漸塑造淡江品牌形象。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智慧與否的評估標準,在於改變的能力。」(The measure of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change.)「改變」是為了自我提升與超越,運用在職場上,除了本身專業度,還要能夠與時俱進不斷精進,培養出第二、第三專長的積極態度,即便是社會新鮮人,也能發揮專業能力,保有職場即戰力,成為跨領域的人才。

  更遑論自2014年起進入工業4.0時代,全球產業結構升級帶來新的機會與挑戰,「AI人工智慧」引領未來發展趨勢。本校已規劃許多創新變革的策略,不單長期關注AI技術研發與高等教育結合的成果,也讓同學有機會認識AI產業,學習AI路徑,更重要是應用層面,無論是與台灣IBM公司產學合作或是引進台灣微軟新型態的學習模式,都是從產業需求面作整體考量,著眼點在於培育跨領域實務人才。

  本校26萬校友,人才濟濟,各有擅場。其中土木系校友、富樂群建設莊子華董事長,以自主學習、自我負責的態度,從淡江畢業後除再進修營建工程碩士,又轉攻法律碩士,不僅深化自己的大學專業,也拓展跨界能力,在職場上游刃有餘。近年來更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提供日治時期至今,保存良好的大稻埕莊義芳商行場地,讓「酷點校園」105所大學,透過校園跨境電商平台,實踐師生的市場化創意發想,以永續思維,創造共享價值。

  面對加速時代急遽變化,希望畢業生在未來就業市場上,能效法學長姐成功的案例,發揮所長,貢獻所學,勇於接受挑戰,開展自主學習之旅的創新價值,締造終身學習能力的智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