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瑄黃建源白維劉宜昌吳宇穠張志豪蘇博駿

《資料來源:淡江時報》


服務不綴 投身教育
中文系 梁文瑄

江勁衡照片「永遠不要設限自己的可能性,勇敢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是我拿來鼓勵自己的話語,也想送給學弟妹。中文系讓我在課程中學到了「自我反思」,也讓自己發現,所喜愛的服務及教育,都圍繞在「人」身上,於是我決定修習教育學程,奠定未來的發展。

我曾經擔任種子課輔社社長,我認為「服務,是生活的態度」,因為自己本身就喜歡小朋友,所以在大一下學期就開始接觸這些活動。三年的服務隊期間,與小朋友相處的點滴,讓我覺得充實,記憶也很深刻。曾經有位小朋友開心的將自己的「特優成績」拿給我看,並向我說聲謝謝,他的純真讓我非常感動,即使我只是一位來這裡伴讀的姐姐,但讓我更確定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四年來,感謝中文系師長在課業上給予的空間及彈性,讓我能夠去做更多喜愛的事情,不過最感謝的是課外組組長陳瑞娥及負責服務宗教性社團相關業務的組員吳孟香。瑞娥姐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盞明燈,每當我迷惘時,她總能指引我方向,給我許多學習的機會;孟香姐則是如同媽媽一般,給予我心靈上的溫暖,在發生困難時,陪伴著並協助我處理問題。

我即將在7、8月到北投國中擔任實習教師,對於未來的規劃,我只希望一步一腳印,踏實地將眼前的事情完成並做到最好。我的家庭的溫暖與支持,讓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且幸福。希望能將這份幸福,轉換成對教育及服務的熱忱,幫更多的人擁有讓自己追求美好未來的能力,這是我給自己訂定的人生重要目標。(文/胡榮華整理,攝影/高振元)

<top>


堅持熱情 金進空手道
產經系 黃建源

黃克禮照片我從國小就開始接觸空手道,高二那年在比賽中意外受傷,讓我下定決心專心準備學測,停止空手道的練習,感謝啟蒙教練黃友仁在我上大學後仍不斷關心與鼓勵,甚至與淡江空手道校隊高程輝教練聯繫,一起幫助我重新拾對空手道的熱情。

在校四年期間,我曾經多次為校征戰,大一時,第一次參加全大運便獲得冠軍的佳績,隔年更蟬聯冠軍。除此之外,我也曾獲得「105年菁英盃空手道錦標賽競賽」「大專男子甲組個人型」第三名與「社會、大專男子甲組「第5、6量級個人對打」第二名,更在今年四月全大運,拿下「一般男生組空手道個人對打第五量級」冠軍,也是第三面全大運金牌。

回首大學生涯多場賽事,以今年全大運最為難忘。大三那年因為期中考沒有參加比賽,時隔一年,又是最後一次機會,因此格外緊張。比賽過程中,遇到比自己高大、強壯且速度極快的對手,自己甚至一度因為受傷要求暫停,但是裁判的一句:「你還要不要比?」,激起我的鬥志、讓我堅持下去而抱回冠軍。能有今天的佳績,我要感謝一路以來父母的支持、黃友仁教練多年來視如己出卻不失嚴厲的指導,以及淡江空手道社、校隊高教練的訓練與分享,才能成就今天的自己。

從懵懵懂懂的大一新生到即將畢業的現在,時間快得讓我覺得措手不及,才發現好像應該準備未來,卻馬上要畢業了。畢業後,在時間許可情況下,我仍會儘量回到學校繼續練習空手道,同時指導學弟妹並分享經驗。淡江是個資源很多的地方,像是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器材完備的健身房和游泳館等等,勉勵學弟妹在校期間,好好運用這些資源,並且珍惜當下,好好把握、享受這四年的每一刻。(文/林雨荷整理,攝影/馮子煊)

<top>


立足淡江放眼世界
水環系 白維

周致學我來自江蘇,由於爸爸從事水資源環境相關的工作而產生興趣,希望有一天可以投入環境領域,機緣巧合考上了淡江水環。大學這四年,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水環系副教授蔡孝忠給予機會,讓我協助專題製作,以及前往維也納參加研討會,這是非常新奇的經驗,體會到不同學術氛圍,也讓我得知課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的差距之大,經驗積累更是重要,體認自己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有別於家鄉學生悶頭讀書的風氣,來到臺灣後發現,同學們在社團玩得風生水起,我自認比較邊緣,很少參與社交活動,於是大三時就藉著陸友會擴展生活圈,安排在鄧公國小擔任英語教學義工,指導小朋友學習英文,而過程中看到小朋友進步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也讓我懂得待人多點耐心。未來也會找機會從事志工服務。

我從小就有想要往外看看世界的期待,於是早早將準備工作做好,如考雅思、托福等,在年初的時候順利申請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環境工程組的研究所,將於今年8月底前往美國。我想勉勵學弟妹,要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喜歡什麼,並盡早做好短期或長期的規劃去實現,面臨選擇時才不會感到慌亂,而不是光有夢想不行動。

畢業在即,再次感謝蔡孝忠等系上老師提供資源,除了安排工程參訪,讓我們實地考察知識如何實踐應用,感觸至深,也在申請研究所時給予建議、寫推薦信,甚至帶我參加研討會,這讓原本只是想將大學四年好好讀完、申請一間好學校的我超出預期,感到非常滿足,淡江水環系真的很好!(文/丁孟暄整理,攝影/羅偉齊)

<top>


開拓視野 多元學習
尖端學程 劉宜昌

林大鈞照片當初進入這個科系,由於是第一屆,沒有學長姐能提供學習或生活上的建議,都得自己摸索,但也因此讓同學之間培養出革命情感,在下課一起討論選課和作業,甚至是對未來的規劃,雖然一路走來很辛苦,但也因此成為學弟妹的榜樣,並讓經驗能傳承下去。我認為自己是個幸運的人,能遇到好的同學與老師,雖然在學習成績上不是很好,也時常在學習或研究中遇到挫折,但我儘量以正直、反省、檢討的心態去面對,期待讓自己的一技之長有所發揮。

我非常感謝陳銘凱老師,帶領我進入研究室,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的夥伴,也增加了視野和知識。之前還透過一位學長的推薦,參加了勤億蛋品、孟鄉生化產學合作案,更加認識業界的研發製程,並在團隊的努力下,獲得了參加優久聯盟合作成果展的資格,更因展出的順利,獲選參加由化學系與日本大阪大學合辦的TKU-OPU國際研討會,擴展了我的視野與人脈。在淡江,充滿了許多國際交流的機會,只要堅定目標,就能在這裡築夢踏實。

由於我們是很新的科系,所以不論在求職或是考研究所都是更大的挑戰,但我想建議學弟妹,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不一樣的事情,而態度將會決定路的走向,從別人身上學習優點,看見缺點則反省自己,保持永不放棄的精神,以積極的態度去學習和面對,一定能追求到自己的夢想。未來,我會繼續充實知識,也希望有機會能到外商公司上班磨練自己,觀察各國文化,研究自己喜歡的事物,並計劃到國外語言學校,體驗當地生活,精進語言能力和世界觀。 (文/陳雅媛整理,攝影/蔡依絨)

<top>


擇善固執 肯定自我
語言系 吳宇穠

蔡承佑同學我在2012年獲得勵馨基金會「Formosa女兒獎-勇氣冒險獎」時,以「不害怕世俗眼光,熱情、勇敢又有自我想法的女俠」形容自己;進了淡江之後,依然抱持這樣的態度,鼓勵自己完成想做的每一件事,包括2016年獲選外交部「國際青年大使」代表臺灣赴各國進行文化交流,擔任EASY LEAP英語輔學計畫志工獲「美國總統服務獎」,2017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交換,以及參與全球服務實習計畫(GSIP)馬來西亞組。

大學是一個「找自己」的過程,系上著重培養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希望我們具有同理心去適應國際的快速變遷、及多元文化帶來的改變。以前的我,面對突發狀況,情緒容易失控。記得大三前往奧地利交換時,因當地對外政策改變,大量拒簽外國人,一度讓我不知所措,幸好學校應變得宜,讓我能順利入境,我也從中學到了遇事應冷靜面對的道理。這些經驗使我不斷成長,對人生際遇也抱持開放態度,既來之則安之,誰都不知道生命會帶給你什麼考驗。

畢業在即,回顧四年來的歷程,我沒有讓自己失望,也十分感謝班級導師,語言系系主任謝顥音,鼓勵我勇於嘗試、從探索中找到自我價值,在大一準備報考青年大使時提供許多寶貴建議,更是第一個在我疲倦時,告訴我必須休息的人。我一直都想告訴大家「我就是有自信」,相信自己夠好,所以在這裡提醒學弟妹不要害怕面對,現今教育體系下,當你比群體中其他人更勇於發言、表現自己時,或許會招來別人異樣眼光,但仍要堅持自己所相信的價值,才能坦然面對所有困難,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文/丁孟暄整理,圖/吳宇穠提供)

<top>


勤奮不懈 吃苦當吃補
建築系 張志豪

張靜宜同學「學中做,做中學」是我在建築系五年來培養出最重要的能力,當初不顧家人反對選擇就讀,是因為我認為建築不只有技術,還橫跨了美學、文化等,更可以與人接觸,另外也受建築師貝聿銘的影響,他把華人的文化、精神融入到當代建築設計裡,這讓我想朝這方面去努力,現代人可能會希望追求新潮的技術,而遺忘本身。但實際修課後發現不簡單,要創作出好的作品,需要有龐大知識系統支撐,五年來,天天熬夜竟也成了生活的必須,可是當設計出喜愛的作品,就會很有動力撐下去,特別喜歡在評圖被肯定時的成就感。

就學期間我積極參加校外比賽,希望不被侷限,想透過比賽了解到其他人的想法,也逼自己把圖畫得很美,呈現最好的狀態。透過校外比賽我了解到在淡江所學的東西非常多元也很有深度,並能學以致用。很幸運在2017年獲王紀鯤建築設計獎第二名,同年獲「遠東建築新人獎 入選」以及台北建築師公會「創意共居聚落 佳作」,這些獎項讓我更篤定往這條路是適合自己的。

雖然在大二時家庭突遭變故,但我覺得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不可預期的事,若放棄真得太早,於是想辦法繼續唸完,當我下定決心後發現,原來身邊很多貴人可以幫助我。

畢業後,想先進入適合自己的事務所工作,多接觸不同面向的案子,累積實戰經歷,再去念建築研究所。我想鼓勵學弟妹,要有個性但是主觀意識不要太強,要懂得與團隊維持平衡,不要排斥、不要怕吃苦,要走出自己的系館,多受外界刺激,將設計落實生活,當沒有靈感時可以出去散步、多看資訊、還有多做夢,才能內心深處的想像,知道自己在想什麼。(文/鄭詠之整理,攝影/陳嘉妤)

<top>


學以致用 享受生活
經濟系 蘇博駿

高佳寧同學回首初進大學,我總是在課業上努力名列前茅,但其實我並不喜歡讀書,那時候念書是為了能有所謂的「璀璨未來」。後來,在淡江開放自由的學風中,我慢慢花更多時間擴充課堂外的經驗,從學術交流、社團到海外志工服務,例如前往浙江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擔任網球社的社長,在校外也獲得救國團青年團的大專優秀青年,並持續參與柬埔寨志工服務團「經探號」服務活動,至今已有兩次柬埔寨服務經驗。這些讓我對求學的目的與觀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過,要兼顧社團和課業真的是相當挑戰的事,像我的成績就在努力經營社團時下滑了,但我不想放棄,畢竟社團已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於是盡力做好時間管理和有效學習,穩定成績水平。體驗社團生活,可拓展人脈與興趣,更學到做人處事。學校的資源豐富,有五星級的圖書館、語言交流空間、國內外交換學習及多元活動,希望學弟妹能多利用這些來充實自己。研究生時期的我,嘗試將自身過去的學習經驗學以致用,帶領學生們進入經濟學的世界,很高興能在畢業前獲頒商管學院特優教學助理,給我繼續教學的動力。

我相信「學,以致用」,學習與生活是不該被分開的,儘管現今社會中產學之間仍存在許多落差,但當我們不斷嘗試開展生活地圖,學習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並能將所學實際應用到生活與服務之中。非常感謝一路上每位師長的栽培,以及在學習與服務路上一同併肩作戰的夥伴。畢業後的暑假,我將再次前往柬埔寨,期望能代表淡江、代表臺灣,發揮正向的影響力。(文/楊惠晴整理,攝影/高振元)

<top>